中山市左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

Zhongshan Zuo Zuo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service center

预约电话

13560666661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专栏文章 >

婚姻是成年人的游戏

编辑: 时间:2014-12-24

  我们大多数人都以为自己还可以活很久似的。所以才会在有些意外危及生命时就显得无法接受、感到突兀。其实生命并不由我们管。而是由更高的力量在掌管与创造着。我们并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去。婚姻也一样。我们并不知道会走到哪里。有些婚姻好好的,说散就散了,有些不那么看好的,却一辈子不分开。

  “努力一定会成功”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个误导,中山心理咨询师说,比如婚姻,有很多夫妻也在努力希望经营好,感情基础也有,却偏偏有强大的力量在暗中指挥着,最后走向解体。这很多见。

  昨天工作坊中我跟大家分享:我们并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。活在当下,就显得尤其重要了。大家都感到意外。有一个学员惊讶地:“这就是传说中的听天由命?好像是真的哦。”有一个学员的表情是:如梦初醒。我回应了ta的如梦初醒:你是否觉得自己要改变一直以来的沉浸在过去中与担心未来中?唯独没有关注当下?Ta用领悟的表情回应了我。每天早上能醒来,还活着,我就努力把这天过好,哪里有时间去烦恼、痛苦?感恩自己活着还来不及呢!活着就是生命最大的价值了!不然,干脆死掉好了。

  说婚姻是游戏,是来自于王建峰老师对家排的解读。家排确实呈现出了这样的动力。我们在婚姻中,常常把在原生家庭里与父母的关系模式照搬到婚姻里(亦指未婚两性关系中)。喏!我们一边向伴侣宣称:需要爱我。一边在表现出:拒绝爱我。一边觉得:你不爱我。是否与我们和父母的关系一样呢?很多来访者重复提到:我没有支持系统,我需要父母爱我,所以我很无力……一边说:我不敢去做自己,我放心不下父母……我不想承担内疚感(盲目、自大的爱)一边说:父母不爱我,我……

  中山心理咨询师说,这就是在原生家庭未解决的部分,我们每个人都背负着。有些来访者说,我不想孩子像他父亲那样,受他影响……我会回答ta:那不可能!没有一个孩子可以不受父母影响。我们全都多多少少为家族成员承担着痛苦,或是认同于家族的某位成员——即使我们对此一无所知。所以当一男一女在一起,他们不仅必须认知到对方的家庭,也必须认知到对方替自己家庭承担的,承认ta也许是有什么牵连纠葛。这在关系中创造出一种局限,只要原生家庭的牵连纠葛没有消失,这样的局限就会持续。所以每段关系都有它的可能性和界限,视我们束缚于自己家族的程度而定。每当伴侣想帮助对方克服牵连纠葛,例如当伴侣失去了父母之一,TA无意识地让自己成为父亲或母亲的替代品,这个现象在每段关系里都存在,那么他其实就没有尊重这些界限,而且用一种间接的方式未尊重伴侣以及伴侣对自己原生家庭的爱。相反地,我们需要去认知到对方背负的、自己背负的,不要混在一起。可这并不容易。当我们看到伴侣在家族纠葛中受苦时,我们要做到忍住不去干预,只是尊重,简直不可能做到!需要极大的勇气与智慧。

  我庆幸自己能做到了。比如我一直对老公常常醉酒一事耿耿于怀,虽然我假装自己不在意,他每次喝醉我都耐心地为他收拾,心里尽量克制自己不要去说他,可是埋怨、责怪一直在深处,成了我不敢碰触的痛。我甚至很多的瞬间,我有一种冲动,把家里的酒全部偷偷地倒进洗手间,或拿去卖掉。我曾经就干过,将一瓶他心爱的红酒倒进厕所,说是我喝掉了。我跟酒干上了。那种埋怨常常压抑不住要冲出水面,后来是家排让我知道,其实我从来没有真正接纳到他这个行为背后的对家族的忠诚与爱。也就是说,我没有真正意义上接纳过他。我只是希望他不要这么不爱惜自己的身体,真相是自己忍受不了怕失去他的恐惧。现在,他照样喝。我却可以打趣地祝他喝多点,喝开心点,其实多违心呀!我不想他喝那么多。

  想替伴侣解除痛苦,更深层的原因是我们自己没有办法忍受痛苦。人在安慰别人时,通常不是那么发自爱,而是因为那提醒了我们自己的痛苦,我们并不想承认那个痛苦。当我受不了自己内心的折磨时,我会用家排的方式来干预自己:我在心里对他说:我看到你从你原生家庭带来什么,我尊重它。我不会试图改变你或是拯救你,也完全不会为你去改变它。”同时用对他的方式对自己说:“这是我从原生家庭带来的,也是出自对我父母的爱,我需要这么做,请允许我背负它,不要干涉。”面对别人的痛苦时,尤其是我们所爱的人痛苦时,能够接受自己有多无助,通常不容易,很多关系都在这个地方陷入困境。但如果我们可以接受彼此的界限,也就可以感觉到,每次相爱都是让人成长的好机会,端视我们能够看穿关系中的表面行为,对牵涉其中的家庭动力了解有多深。

  当伴侣发现彼此关系悲惨,却无法分开,绝大多数是因为他们把对方投射成了父母亲。当我们感到没有对方就活不下去,便是觉得自己像个无助、依赖的孩子在联结父母,我们无法将伴侣当做一般的平凡人,反而将伴侣看做是魔鬼或上帝,有完全支配我们的力量,这对互等的关系是十分不适当的。一般平凡的关系在没有这种投射的情况下,虽然没有对方似乎很难活下去,但并不是不可能,事实上,真的分开的时候,常常会很意外我们多么容易就进入了单独的状态。这一点对很多走出婚姻围城的人来说,是很有说服力的。

  一个朋友曾经也以为不可能与伴侣分开,分开就会活不下去,现在活得不知多好。所以,在家排个案里,有时会提醒成人关系的本质是平等的,让他们对伴侣说:“没有你,我也会活下去;没有我,你也会活下去。”来帮助来访者跳脱儿童的投射,是有帮助的。其实一个人也能活下去,二个人可以更好地活下去。若在父母这里的功课做好了,可以更更好地活下去。孩子及后代将有福了。而不是在婚姻里玩“渴望一拒绝一埋怨一渴望一拒绝一埋怨……”的咬尾巴游戏。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